Yu-Shui-Jun

隨遇而安

復讀三年只為上心儀的美院,放棄優厚的留校工作,去追求心中生活的樣子。遇水君如今獨居於一所郊外民宅,愜意逍遙地過著他的草木生活,怎知名號卻越傳越廣。

分享在 facebook
分享在 pinterest
分享在 email
分享在 twitter

住在一幢杭州鄉下的四層民房,背靠一大片山林。每天一覺睡到八點自然醒,趕上下雨天,就賴床再聽會兒雨聲。起床後,先是去院子裏餵餵雞,澆澆花,順便把新下的雞蛋撿回去,再擇上幾把青菜,兩顆青辣椒,不一會兒便有精緻小菜擺上桌。聽到這裏,您能猜出這位房主是何方人士嗎?退休搬到鄉下住的老人家?還是不愁花銷的富二代?答案都錯了,這是位九零後小夥子,名叫李玉,中國美院的研究生。不過,他更為人熟知的名字是遇水君,一位靠「草木生活」圈粉無數的畫家、設計師和美食達人。

「我的名字玉和遇相通,和人相遇,和事相遇,和世間萬物相遇。水利萬物而不爭,世間所有東西都離不開水,我覺得遇水這個名字比較溫潤,又和我想做的東西很契合。」

遇水君現在住的房子是租來的,四層樓加上院子都由他親手改造完成。這是他八年來搬的第七個家,也是他的工作室,一年的租金不及市中心一個月的價格。這筆現在看來很划算的買賣,曾經遭到遇水君父母的激烈反對。眼看兒子復讀三年才考上心儀的美院,又讀完了研究生,到頭來居然放棄了留校的機會,還不肯去找份正經工作,就那麼信步來到鄉下,準備搞甚麼自己喜歡的草木畫創作,老兩口心中簡直「義憤難平」。

獨居在郊外一座民宅裏,每天種種花、養養雞,或者讀讀書,遇水君的生活正如水一樣,簡單素淨,隨遇而安。

「如果只想要一份安穩,我又何必死磕三年考美院?」眼看父母和導師都急了,遇水君拿出了《道德經》中「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的勁頭,跟父母來了個五年約定,這段時間他要盡情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至於五年之後,到時候再說吧!

從此,遇水君過上了他嚮往已久的「草木」生活。在山野稻田裏滾大的他,對大自然既熟悉又癡迷。小時候他就喜歡把看到的每一顆樹、每一片葉記在心裏,再嘗試著在紙上重現。長大些後,他開始收集各種各樣的草木花朵,把它們製作成標本收藏。有一次大學同學過生日,他實在想不好送甚麼,索性拿收集的植物標本做成了一幅畫,沒想到同學很喜歡,好多人還要買他的作品。看到自己的作品居然這麼受歡迎,遇水君開始嘗試把國畫、版畫、水彩、白描和草木相結合,並逐漸加入蝴蝶、蜻蜓、小昆蟲等元素,成了他現在從事的草木畫事業。如今,別人眼中的「枯枝爛葉」在遇水君眼中都是珍寶,是大自然信手拈來的藝術品。

遇水君居所中的一扇鏤空花窗,搭配幾株枯竹,便有了古香古色的味道。

剛剛搬入現在的工作室時,那裏還是一處毛坯房,牆壁和地面都是裸露的水泥,門窗連邊框都沒有。遇水君的銀行卡裏只有八千元,交完房租更是所剩無幾,但他決心要完成這件他有史以來最「宏大」的作品,把這幢民房變成一幅三維立體的「草木畫」。

入口門廳

家具從老家扛來,要麼去二手市場淘,新的舊的、土的潮的,混搭在一起居然有了一種生活味的禪意;路邊的一棵枯樹,砍下來拖回家,變成枯山水景觀的一部份;靠近窗邊的地方,擺上幾塊榻榻米,放上一張矮桌,就成了一間靜謐的茶室;裝門和修隔斷有些麻煩,就用帷幔和竹簾分割空間吧!既通透,還統一了空間的色調和風格。

遇水君形容這幢房子的風格是「自然派」,裏面最不缺的元素是植物。仔細觀察會發現,每一層樓都有竹子、棗樹和蘆葦三種植物。如棗樹的枝幹一樣有松有馳,如竹子一樣虛心正直,如蘆葦一樣柔韌待物,正是遇水君的人生信條。

忙碌了一個月的時間,遇水君把一幢毛坯房改造成了自己最好的研究生畢業作品。一樓是展廳,二樓是客廳和開放式的廚房,三樓是工作室,四樓是他自己的臥室和留給來訪朋友的客房。有了這個家,遇水君的「草木生活」算是正式拉開了序幕。一般人的生活都是做五休二,遇水君恰好相反,五天留給生活,兩天用來賺錢。

週一到週五,遇水君除了創作草木畫,花費時間最多的事情就是做飯。廚房的料理檯安置在一扇大窗前,窗外是綠意盎然的院子,牆壁上爬滿了薔薇,讓洗碗變成了養眼的事。至於食材,自然更少不了遇水君最愛的植物,他經常去集市上採買一些時令鮮蔬。因為新鮮,根本不需要過多調味,只要加上基本的油鹽,就很可口。最點睛的,是遇水君每次信手放入的那些小料,一小撮薄荷,一把迷迭香,或是一束豌豆苗,就種在院子裏,啥時下鍋啥時去擇。

遇水君會時常前往郊野山林,去尋找自己製作草木畫的素材。

獨食樂不如眾食樂,自工作室初具雛形,遇水君那間足夠容下一二十人的大客廳便經常高朋滿座,每位吃過他菜的朋友都讚不絕口。一來二去,有人建議他乾脆做個私廚吧!思量一番,遇水君私廚開門迎客,甚麼時間做,吃甚麼菜,做給誰吃,全看緣份和心情。沒有菜單,也沒有定價,客人吃飯後隨意打賞,給多給少都不計較。

二樓是遇水君的私廚和餐廳,案檯前的那扇窗外是一座精心打理的園子。很多菜餚都用了他自己種的食材,加上用心烹製,便讓食客們讚不絕口。

玫瑰醬山藥、櫻花蜜汁拌豬舌、紫蘇檸檬草熗螺螄、風鈴花豆豉蔥香鯿魚、迷迭香煎糯土豆,還有遇水君的最愛,從外婆那裏學來的雪花丸子,酒是用春天的桑葚和夏天的楊梅自釀的果子酒。菜可能每次都不同,酒可能也是變幻莫測的味道,但正如沒有哪兩片樹葉是完全相同的,料理美食又為何要千篇一律呢?遇水君說自己是在做一個關於植物美學的踐行和探索:「我要把對植物的認知和植物這個元素融入到我的生活中,而生活無非就是衣食住行,就像是我把我的衣食住行都當成了一件藝術創作。任何一位藝術家或設計師,都要找到自己的符號,草木就是我的符號。」

玫瑰醬山藥

每週五和週六是遇水君的工作日,他會帶上自己的草木作品去市集,去做家教和培訓,錢賺得不多,但足夠養活自己。「我媽到現在最關心的還是我銀行卡上的數字,可我覺得錢生帶不來,死帶不去,那不是生活的本真,生活就應該是簡單、真實、快樂的。」因為心中清楚自己想要的生活,所以從未對腳下的路感到迷茫;因為懂得享受過程和體驗,而能對結果順其自然。每日沉浸在「草木生活」中的遇水君,正如他所熱愛的植物一樣,在安靜的外表下蘊藏著生命本真的力量,所以他才一直選擇堅持去做自己想做的,像是一株苗永遠努力向著陽光生長。

這個故事出自《Magnifissance》102期

分享在 facebook
分享在 pinterest
分享在 email
分享在 twitter

Inspired by Ancient Wisdom

探尋經典之美

shenyunzuop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