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色

傳統的中國色有著詩一般的名字,楊妃、蒼青、天水碧,其中呈現的是自然的美感與雋永的意境。

分享在 facebook
分享在 pinterest
分享在 email
分享在 twitter

在中國古代,每一種顏色都有它背後的故事。它是文人們登臨峰頂,觀夕陽西下時的「暮山紫」;是《鄭風》「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中心上人衣衫上縈繞的情愫;是《山海經》中美赭、青雘、丹粟構建而成的瑰麗奇幻世界;是一年四季、春花秋月在世間饋贈於人的絕美畫卷。

色彩是華夏先民們眼中所見的世界,在天地運行、日出日落和時序更迭的自然景觀中,得出赤、青、黃、白、黑五色,對應組成宇宙萬物的五行元素火、木、土、金、水,從而融入進社會與生活的方方面面,逐漸衍生出各種特殊的意義。如:帝王祭祀的服飾顏色為上玄下纁,玄色是早上太陽初升至地平線時,黑中透出的少許紅色;纁則恰好相反,是太陽落山時折射出的光線,為赤黃色。兩者一個是一天的起始,一個是一天的終結,帝王穿在身上代表了對自然規律的尊重和對天地的敬畏之心,也表現出色彩與光之間密不可分的關係。

明代萬曆皇帝登基時身著的冕服,華麗的裝飾,富麗的色彩體現著帝王的尊嚴。

正是在時光的作用下,色彩才有了絢麗多姿的萬千變化。在以「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為主要審美取向的中國古代,色彩的美感往往也體現在自然應時之中。藝術家和工匠們從礦物、動、植物中取材,製作出最質樸天然的染料,並用其作為素材,在建築、工藝、書畫、織物中展現出四季節氣的不同風貌,用色彩實現了人與自然和天地的交匯融通。

若要查看全部內容請點此訂閱,謝謝!(若已訂閱,請登錄
分享在 facebook
分享在 pinterest
分享在 email
分享在 twitter

Inspired by Ancient Wisdom

探尋經典之美

shenyunzuop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