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brush-painting-3

色出自然 意蘊天成

從丹青石黃到墨分五色,中國畫中的色彩在千年的時光裏,最爛漫詩意地呈現著自然造化之美

分享在 facebook
分享在 pinterest
分享在 email
分享在 twitter

傳統中國畫中,青、赤、黃、白、黑五種色彩暈染開了一個絢爛繽紛的大千世界,它們是詩人筆下一年四季的「梨花淡白柳深青」、「數樹深紅出淺黃」,是「青山綠水去無聲」和「千里鶯啼綠映紅」於自然美景中展現的淡泊灑脫,也是敦煌壁畫上那絳紫緋紅、天青碧玉,璀璨如霞的佛國世界的莊嚴神聖。

中國畫中的色彩以多彩多姿的視覺感受,展示著儒、釋、道三家思想在歷史上的交織綻放。儒家中正仁厚,故而色相至純,不偏不倚;佛家清淨慈悲,故而通透淡泊,不艷不俗;道家講求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既尊重物像原本的面貌,又融入了作畫者精神世界的更高追求,在筆觸色調之外多了一層意境的展現,令人回味無窮。

當時間來到現代,我們該如何將源自中國傳統繪畫的美麗色彩運用至當下的生活,讓跨越時空的美得以延續呢?本期我們再次邀請到了畫家修藝堂,請他結合自己最新的一系列畫作,來為我們講述一下關於中國畫色彩的特色和文化內涵。

Chinese-brush-painting-8
畫家修藝堂國畫畫作《望團圓》

觀賞中國畫的用色,往往可以從中感受到東方美學中特有的含蓄雋永、超然絕俗之美,這是如何用色彩表現的?
傳統中國畫的用色講求「隨類賦彩」,意思是畫面上的顏色,便是物像本來的顏色,只靠渲染來讓色彩實現濃淡的變化,不會過多的對顏色進行調配,這樣用色看上去很純、很乾淨。使用的顏料也全是提煉於自然物質,符合中國傳統文化中「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思想。在《望團圓》這幅畫作中,我完全採用了傳統的中國畫風格,主要使用了礦物藍、綠和礦物紅來作為主色調,也就是「丹青」這兩種顏色。因為畫面表現的是一位仙界的仙人,所以要表現出仙境與凡間的不同,這一方面通過構圖的層次和留白來展現仙界的幽遠空靈,另一方面便是用色彩的華麗純淨來體現高雅出塵的意韻,實現「此景只應天上有」的視覺效果。

Chinese-brush-painting-5
畫家修藝堂國畫畫作《仙音》

中國畫中常用的青、赤等顏色,視覺上有時是很鮮艷的,要如何使用才能呈現出清麗高雅的效果呢?
視覺上高雅的畫面,一般用色都是簡潔明朗、主次有序的。無論使用怎樣的顏色,在一幅畫裏都要講究次序與統一,先要有個主色調,然後所有其它顏色去配合它,讓這個主色更加突出、更有層次感,畫面就會像樂曲一樣,有了主旋律。即便是只用水墨,黑白也要分明,暗的要暗下去,亮的要亮起來,否則就會發灰,不明快,好像一個人講話卻說不清關鍵字,令人費解。中國畫相比西方繪畫,還有留白的特色,這部份「白」會讓主色調呈現出更豐富的變化。比如:《仙音》這幅畫天空的留白和山下的雲霧就屬於「白」的部份,對比這部分白,青綠的山石和松柏就是「暗」的部份,也是畫面的主色調,儘管它們顏色很明艷,但在「白」的部份合理佈局和對比下,呈現出的是天清氣朗的輕盈之感,像是「仙音」在山間悠揚地迴蕩。

Chinese-brush-painting-7
畫家修藝堂國畫畫作《張果老》。

感覺您的畫作相比許多中國傳統畫作,著色更多,畫面更明亮,這是您的創新嗎?
這是我的嘗試,也是一種道統回歸,因為中國畫的用色在宋元以後逐漸淡化,黑白的水墨畫佔據了主流,但在廟觀的神佛壁畫當中還是有豐富的用色。個人覺得神佛的世界應該是絢麗多彩、光華奪目的,只有明豔的顏色才能彰顯神聖的感覺,所以我就創作了一些這樣的作品,同時也做了一些新的嘗試,比如:加強了視覺上的光效。我今年創作的《張果老》那幅畫,就用了色彩和明暗對比的手法來加強天國世界光明無際的效果。

與之相似的還有《老子著經圖》這幅畫,在構圖上也是兩個空間的同時展現。老子身處現實空間,在提筆寫下《道德經》,他的思想卻與更高層次的精神世界相連接,呈現出一番天國世界的聖境,這正是「天人合一」的狀態。色彩上還是沿襲了古典的風格,只是加強了主體色與環境的對比,同時用金黃色展現出能量流淌的感覺,強化了老子的神聖感。這也是一種新的嘗試,相比古畫更多了一些逼真的立體感。

Chinese-brush-painting-6
畫家修藝堂國畫畫作《老子著經圖》

不同的色彩是否有不同內涵,會帶給人怎樣特別的感受呢?
孔子將青、赤、黃、白、黑五色定為正色,這五種顏色都源於自然,蘊涵著自然造化的精神。紅色如火,令人精神振奮,青綠色會使人內心靜謐安寧。脾胃不好的人會喜歡看黃色的東西,因為黃色對應五行中的土,五臟中的脾胃對應的也是土。孕婦因為身體脆弱怕刺激,所以會對濃艷的紅色排斥,而喜歡有寧神作用的綠色。這些源於自然的純正顏色,運用得當是會對身心產生正面影響的。

在進行繪畫創作時,我也會用不同的顏色來代表一些特定的含義。例如:《孫悟空》這幅畫用色也是沿襲古人的,主要用了紅、綠、白三大主調,紅顯出悟空性格中剛勇的一面,白代表智慧空明,綠色的背光則有清淨之義。同時,碧綠與黃赤也形成了色相冷暖的對比,如同陰陽調和,整體看起來就比較和諧。

Chinese-brush-painting-4
畫家修藝堂國畫畫作《孫悟空》

您的畫作在用色和構圖上都有一些創新,如何平衡好遵循傳統與勇於創新之間的關係呢?
我覺得創新不是憑空捏造甚麼東西,萬事萬物都有其自然的規律,依據這個規律不斷前行,自然就會發現新東西。對於中國畫來說,它的基本技法和要求就像一個人的身體,是思想和心性的載體,人的外形不能變,變了就不是人了,但其中的思想是可以不斷提升的,而且是無止境的。

就像《孫悟空》畫中這個形像還是以前的,它的形態和色彩都沒有創新。但我相比過去一些畫作借鑒京劇臉譜的畫法,更追求了一種真實感,像佛教壁畫一樣絢麗多彩、神聖華麗,這樣會讓孫悟空降妖除魔、忠勇剛強的形像更加鮮明生動。

這個故事出自《Magnifissance》117期

分享在 facebook
分享在 pinterest
分享在 email
分享在 twitter

Inspired by Ancient Wisdom

探尋經典之美

shenyunzuop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