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編寄語:一花一世界
在世間萬物中,花無疑是造物主對人類最美妙的饋贈之一。無論何時何地,花總是具有神奇的力量,為與它相遇的人送去愉悅和驚喜。家中盛開的鮮花,會讓平淡的生活頓時煥發了生機;路邊偶遇的野花兒,也會讓沉重的步履不覺間變得輕快。
花的五彩繽紛、千姿百態,更是讓其成為古往今來文人墨客詠歎的對象,也象徵著他們心中追尋的品格與情懷。「金粟初開曉更清」的菊花,「任是无人也自香」的蘭花,「出污泥而不染」的蓮花,「凌寒獨自開」的梅花,花的風骨、花的出塵、花的美妙,千百年來被書寫在詩篇裏,描繪在畫面中,彷彿散發著一縷超越時空的幽香,恬淡安靜地浸潤著我們的心田。
本期《品位》邀您踏上一場花間同行的芬芳旅程,領略不同領域藝術家們眼中姿態萬千的花鳥世界。
讓我們走進台灣膠彩畫家黃鴻基的華彩世界,看他以潛心投入的姿態,堅持遵循著繁複的傳統膠彩畫技藝。這種不同於中國水墨畫的特殊繪畫技法,將類似西方寫實油畫的光影質感投射進了東方意韻的世界,為清雅雋永的花鳥世界渲染上了寶石般的瑰麗光彩。
自古以來,桃花源便是無數中國文人心中的理想世界,是他們的精神棲栖之所。而在纖維藝術家李偵綾的手中,那數以萬計的絲線,一根一根、一梭一梭,最終編織而成的正是她心中的桃花源——一幅幅奇幻多姿的「仙山」。它們漂浮在波光粼粼的大海上,流連於彩霞旖旎的雲朵間,通往它們的道路盤繞曲折,卻如那織錦上的絲線般從不間斷,終將通向那座山中的桃花源。
以出品彩繪瓷器九谷燒而聞名的日本錦山窯,其代表工藝之一的「釉裏金彩」曾經只能燒製出直線條的圖案。而被稱為「釉裏金彩第一人」的錦山窯第三代傳人吉田美統,卻開創出了全新的金箔雕花工藝,讓「釉裏金彩」的世界中終於擁有了婉轉曼妙的流暢線條,從而使更為生動優美的花鳥、蝴蝶等圖案躍然釉彩之中,吉田美統也因此成就獲頒「人間國寶」榮譽。
無論是礦石顏料,蠶絲紡線,甚至珍貴的黃金,都可以在藝術家的奇思妙想和精湛的手工藝下幻化出氣象萬千的花鳥世界。而對於臺灣珠寶設計師林曉同來說,中國歷史久遠的玉文化,讓這種宛如君子般溫文爾雅、謙和潤澤的寶石成為詮釋他心中自然之美的最佳媒介。他以意味深遠的簡約線條,結合新穎的三維立體雕刻理念,將玉石化作可愛的鳥兒,溫情的小熊,讓玉石珠寶在保留文化傳承內核的同時,煥發出不同以往的鮮活時代之美。
在比利時畫家Pieter Wagemans的畫作中,每一朵鮮花都彷彿恆久定格在了它最美好的瞬間。嬌嫩的花瓣微微地舒展張開,似乎下一刻便會盛放在畫面上;一滴隨時會垂落的露珠,也許已經沾染上了花兒的清香。也許只有對畢生最深愛之物,才會如Pieter一樣那般用心地觀察與描繪,並能用畫筆如此準確地捕捉到花朵一生中那最光彩奪目、純真靈動的一刻。
與Pieter同為寫實油畫家,並曾獲得過兩屆「全世界人物寫實油畫大賽」金獎的畫家陳肖平,則在她的畫作中展現出了三朵這個世界中不可得見的神奇之花,而這也正是當初她決定從畫中國畫轉為西方寫實油畫的原因,為的便是能更真實具體地呈現出她修煉佛法之後那些神奇的感受和看到的景象。在今年即將舉辦的第六屆新唐人「全世界人物寫實油畫大賽」上,陳肖平將以評委身份參與賽事,且聽她為大家講述評獎標準和如何獲得唯一金獎的關鍵。
法國作家巴爾扎克對花曾有過一段類似佛經中「一花一世界」的玄妙闡述,他說:「最微小之花恰如人之一念,似生命對蒼穹之迴響,有恆久之靈覺。」花是如此的獨特而富有靈性,它彷彿是造物主為美這個詞而特意創造出來的範例,令我們無需思慮,一目了然便可知何為美。在這個繁花似錦的暮春時節,就讓我們盡情感受花的芳菲與爛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