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ue-121

主編寄語: 雅物逸趣

分享在 facebook
分享在 pinterest
分享在 email
分享在 twitter

加拿大詩人Atticus曾說:「最大的奢侈是能夠喚醒人的靈魂,讓他們意識到自己的價值。」作為一本奢侈品雜誌,《品位》一直試圖為讀者帶來具有品質的生活方式。我們雖身處物質極大豐富的時代,但美學和精神上的體驗卻奇怪地變得越來越缺失,如何才能體味真正的品質與美感?或許中國古代的士大夫早就給出了答案。

issue-121--dp-06

明代文震亨所著的《長物志》,為我們展示了古代文人於衣食住行的日常生活中,處處可見的審美情趣和品味判讀。所謂「長物」原意指非生活必需品,饑不可食,寒不可衣,卻是中國古代文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構建完整精神世界的必需品。本期《品位》希望與大家分享這樣的並非必須,卻值得擁有的藝術和故事。它們不僅展示這些藝術家們長年打磨的精湛技藝,更是融入了滋養靈魂的人文情懷。在時節流轉之間,讓我們的身心安頓在物品構築的背後的精神世界中。

issue-121--dp-02

在越南一座宛如世外桃源般的村莊裏,座落著藝術家Vo Van Quan和他的妻子Hoang Le Xu建立的XQ刺繡工坊。他們在這裏不僅建造了刺繡工作室,還建造了歌劇院、博物館、圖書館、植物園和咖啡館,夫婦兩人將刺繡由一種手工技藝,提升為一種展示打動靈魂之美的藝術。繡工可以漫步在竹林中、溪水畔,在最原生態的狀態下,將自己的身心融化在自然的和諧寧靜之中,在幽靜綠樹、花香鳥語之間,一針一線將自己的靈感和專注繡入作品中。

issue-121--dp-09

走進點亮著微弱紅光的暗房裏,攝影師張志輝正在全神貫注地沖印著他心中獨一無二的風景。在如今這個充滿數碼相機的時代,張志輝卻依然堅持使用傳統的膠片拍攝和暗房沖洗。在他的眼中,按快門前對畫面的預想,測光時的設置與評估,沖片時的放大和縮小,這些手工操作的過程為張志輝那些黑白的攝影作品賦予了無比細膩的可能,去表達黑與白之間無限的明暗與光影變化,從而將他心中那源於大自然的純粹的美化作為最終的一張照片。

issue-121--dp-03

以高超的油畫寫實技法描繪下美麗動人的少女,畫中如東方古典畫作般安寧靜好的歲月,讓日本畫家山本大貴逃離現實紛擾的空間,也令他在數碼時代依然堅持用畫筆創作。那油彩在畫表面形成的獨特光澤,畫筆留下的微妙筆觸,都是通過雙手創造而出的真實的表達,在數字化的虛擬世界中永遠不可複製和體驗。

issue-121--dp-08

如果你細細觀賞和品讀工筆畫家邱素美的作品,會從中領略到中國文人千百年來的那份風雅與清幽。她筆下的線條和暈染,恰如那古詩詞中的文字和韻律,細膩清雅,意趣盎然,以一顆淡然天真之心,去感悟著世間百態和自然風物。有歡欣,也有沉思;有感懷,也有明悟。

issue-121--dp-05

「人生,不是一場物質的盛宴,而是一場精神的修煉。」這句話在網上流傳甚廣,也曾被許多名人所引用。在當下這個繁華陸離的時代,有太多人已經體驗過那種物質享受和滿足之後的空虛與悵惘,那短暫的快樂消失的如此之快,留下的空洞又是如此難以填補。也許我們所需要的恰恰是那些能夠超脫於物質之外的物品,正如《長物志》中那看似閒餘,卻可以將精神依託之上的「長物」,也許是一幅畫、一冊書、或是一段打動心靈的音樂,又或是物品背後曾經發生的故事,就那樣靜靜地陪伴我們優雅地度過一段時光,為靈魂帶來一絲潤澤。

這個故事出自《Magnifissance》121期

分享在 facebook
分享在 pinterest
分享在 email
分享在 twitter

Inspired by Ancient Wisdom

探尋經典之美

shenyunzuop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