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舞傳意韻
傳承和研習中國古典舞失傳已久的身法技藝,范徽怡以身姿為筆墨,舞動出唐詩宋詞中那雋永深長的美妙意境
- 作者 Cherry Chen
- 摄影师 Evan Yifan Ning
「身帶手胯帶腿」是最高境界的身法技術要求,可以將肢體的動作延伸到極致每一個動作都是調動全身在表演 。
–范徽怡
「青煙冪處,碧海飛金鏡。永夜閒階臥桂影。」在悠揚婉轉的樂曲中,一位一襲白衣的舞蹈演員款款登場,舞臺彷彿籠罩在了皎潔的月光下,在她輕搖的摺扇,時而抒懷嘆息、時而瀟灑舒放的舞姿情態中,將觀眾帶入了一位古代文人獨自小酌,微醺之時神遊物外、超然塵世的心境之中。
舞韻吟詩情
這段范徽怡自編自演的名為《青煙冪影》的舞蹈,是她在第十屆全世界中國古典舞大賽的決賽賽場上演繹的作品,最終她憑藉這隻舞蹈獲得了青年女子組金獎。
這已經是范徽怡第四次參賽了,每一次參賽的經歷都似一場挑戰自我的旅程。其中有挫折疲憊時承受的失落苦痛,也有堅持之下迎來撥雲見日時的欣喜和滿足。范徽怡也正是在這樣反覆磨礪和摔打中逐漸走向成熟。「我希望這次能去塑造一個從外在到內心都很豐富,又經歷了很多起伏變化的角色。」於是,便有了《青煙冪影》這隻創作靈感源自宋詞《洞仙歌.泗州中秋作》的舞蹈。
在這隻舞蹈中,范徽怡要穿越時空,表現出一位中國古代文人所歷經的人生的跌宕起伏。其中有情緒的糾結掙扎,內心的彷徨迷茫,以及了悟人生後的豁達超脫。這不僅需要演員有高超的舞蹈技巧,更要有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刻領悟,才能將舞蹈中文人微醺時那似醉非醉、似醒非醒間複雜微妙的情緒和撥雲見日、通透徹悟後的心境變化以優雅含蓄、恰到好處的方式表演出來。
「我很喜歡宋代的文化,經常讀宋詞。」范徽怡心馳神往的宋代,是自唐代之後,中國文化藝術又一個令人嚮往的興盛時期。有構思精巧、優雅別緻的花鳥畫;有汝瓷那雨過雲破天青處一抹驚艷歲月的天青藍;還有器型簡潔、輪廓優美流暢的瓷器;更有或清麗婉約,或大氣豪健、音律婉轉動人的宋詞。其所體現出的寫實與意韻相結合,直白與含蓄相映襯,簡約卻意境深遠,空靈卻生動有趣的美學風格都為後世留下無數令人神往的美學瑰寶。
在《青煙冪影》這隻短短數分鐘的舞蹈中,我們似乎領略到一場穿越古今的對話。那來自千年前的意韻哲思,似乎化作了一個個舞姿,如流動的映畫般呈現在舞臺上。其中似乎看到了辛棄疾慨嘆「可憐今夕月,向何處、去悠悠?」的困惑與苦悶;詩仙李白「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那孤寂中的瀟灑不羈;也有蘇軾在一輪明月之下抒發出「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的豁達釋然。這些流傳千古的詩篇為范徽怡提供了眾多寶貴的靈感,最終凝聚進這一隻舞蹈中,身如筆墨、韻似樂音,餘味悠長雋永。
意境味無窮
「中國古典舞與中國的古詩詞和書畫有很多相通之處,都追求一種意境美。」所謂意境是創作者在某一刻思想與情感的表達,是一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心境體現,總能深切和微妙地去觸動觀眾的心。「所以中國古典舞是由心而發的,自己要先進入那種心境,才能用肢體表現出角色的內心。」在畫作中這份意境可能存在於寥寥數筆的線條勾勒之中;在詩詞中它可能是一句辭藻優美的景致描繪;而在舞蹈中,它可能是手指的一張一曲,腳步的一緩一頓,需要舞蹈演員像文人推敲辭藻般,拿出「吟安一個字,撚斷數莖須」的鍥而不捨的精神去反覆雕琢。
「我希望能將角色塑造得豐富立體,能在舞臺上展現出角色每一個微妙細小的情緒變化和人物特質。」范徽怡塑造得這位文人,姿態儒雅溫潤、瀟灑自若,可內在卻有一股無法言說的正直堅韌的力量,體現著中國古代文人特有的外圓內方的風骨。她的步態由初始時的優雅中略帶沉重,到微醺時不由自主的踉蹌,再到明悟後的輕盈歡快。她的身姿似乎在講述著心中的所想所感,一抬手、一擰身,便抒發出了滿心的迷茫與困惑;她的眼神不時翹首遙望,像是將內心的疑問送達至那高掛夜空的明月,到酒意湧現時又帶上了些許迷離,直到最終無比清澈明亮。
在范徽怡的演繹之下,那「青煙冪處,碧海飛金鏡。」的情景似是在空間中蔓延開來,令觀眾沉浸在了那遮蔽於雲靄之後的明月之下,那隱隱飄散而來的桂花香,那縈繞在耳邊的秋蟬的鳴唱,綿延千年的時光依然擁有著那份亙古不變的意境之美,在詩詞中唯有最華麗繁複的語彙才能描繪,而在舞蹈中也需要有最豐富、最優美的身體語言才能予以酣暢地抒發。
「跳過舞,尤其是專業的舞蹈演員都知道,每位演員都在追求將肢體動作延展的更長,這就像是作家擁有了更豐富的詞彙,歌唱家擁有了更寬廣的音域,不僅舞蹈動作會更加舒展、大氣、優美,還可以有更廣闊的空間,更強的感染力。」范徽怡介紹說,神韻的舞蹈演員們近些年一直在研習神韻藝術團獨有的、曾經失傳的中國古典舞身法「身帶手,胯帶腿」,其可以說是中國古典舞「發乎心」更具象化的表現,即每一個舞蹈動作,都要從心境開始進入角色,然後面部表情自然呈現出心中所感,隨之而來的舞蹈動作,即便是指尖和腳尖的動作,演員也要從身體中軸開始發力,調動起全身的力量去將舞姿表現的情境揮灑出來,感染至每一位觀眾。
「這是最高境界的身法技術要求,可以將肢體的動作延伸到極致。每一個動作都是調動全身在表演,其中需要雕琢的細節自然就更多。」在范徽怡看來,舞蹈的練習和提升是沒有任何捷徑的。「只能去做、去跳,做了才會逐漸有那個感覺,才會發現問題,改變自己之前的發力習慣,不斷去糾正。」
修身赴使命
為了保持身體的軟度、體能和技巧身法的嫻熟精湛,范徽怡每天都要進行大量的基本功練習,像壓腿、踢腿、下腰這些動作都要重複數百次。這樣日復一日辛苦繁複的練習從她學習舞蹈開始,到她2016年從故鄉臺灣來到美國紐約的神韻藝術團,甚至在神韻每年的全球巡演期間,都不會間斷。
從范徽怡和她夥伴們社媒更新的Vlog中,經常可以看到他們每年穿梭在世界各地數十個城市,進行著上百場演出,有時一天甚至要演出兩場。范徽怡坦言,自從跳舞以來,疲憊傷痛,以及日復一日高負荷的練習,讓她有時也會萌生出不想跳下去的想法。「每當這時我會問自己,你是真的不想跳舞了,還是不想面對眼下的辛苦和困難。答案顯而易見,所以我還是會繼續跳下去。」
范徽怡介紹說,「神韻」的含義是「神的舞動之美」,來到神韻藝術團之後,她始終有一份使命感和神聖感,要將真正的中華五千年神傳文化的輝煌美好傳遞給世界各地觀眾。中國人自古以來信奉神佛,尊重天地大道。儒、釋、道三家思想交相輝映,都與神佛連接,與生命的修煉與提升相連接。無論是超脫出世的佛道,還是入世立志的儒家,中國古人尤其是士人們一直用畢生追求著「道法自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但歸根結底一切都指向了「心」,即端正提升自身的道德修為,恰如中國古典舞「身帶手,胯帶腿」的身法,一切由發乎心開始。
神韻藝術團的演員們多修煉佛家上乘修煉大法——法輪大法,范徽怡和她的夥伴們日常的為人處世都以法輪大法真、善、忍的準則來要求自己,在提高藝術技巧的同時,也自律地提升著內在的精神境界。這種對自身內心的不斷修煉,是他們能堅持日復一日辛勤練習的動力,讓他們的舞蹈擁有了源於中華五千年神傳文化的深厚底蘊,自然散發出一種與眾不同、由內而外的優雅純淨的感染力,令全球數以百萬計的觀眾感受到這前所未有的「神的舞動之美」。
「我們的使命是復興和弘揚真正的中華傳統文化,這份使命感是我一直努力提升和挑戰自己的動力。」這份使命是如此的宏大和艱巨,范徽怡作為其中一員,不僅感到自豪,也從中收穫良多。「跳中國古典舞讓我更加自信、更加堅強、更有耐心和毅力,讓我有機會向他人傳達我的情感和思想,分享美好的藝術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