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xtile_art_11

扎染的新生

以雙手為古老的工藝賦予當代的氣息,柔軟的布料在針線與染液間不斷汲取著力量,獲得新生

分享在 facebook
分享在 pinterest
分享在 email
分享在 twitter

2021年,享譽國際的LOEWE基金會年度工藝大獎獲獎名單中出現了一位中國女性的名字——林芳璐,奪得大獎的作品《SHE》是一件六米長、三米高、半米多厚的大型纖維藝術品,在來自世界各地眾多藝術家的作品中顯得如此醒目和獨特。印象中柔軟的棉布在細密的縫製和捆扎處理之下,呈現出宛如雕塑般立體豐富的肌理感,如雲朵般輕盈飄逸、蘊藏著無窮盡的變化,又如大山般在好似溝壑和叢林的褶皺中流淌著溫厚巨大的能量。

textile_art_11
林芳璐與她榮獲2021年Loewe基金會年度工藝大獎的作品《SHE》

林芳璐告訴我們,LOEWE基金會的一位評委給了她這樣的評語:「他們發現遙遠的東方還有一門這樣有千年歷史的傳統手工藝,並依然被當地人製作和使用著。我將它學習過來,又用當代的審美方式向他們重新展現,這是非常珍貴的。這對我是一個巨大的鼓勵,讓我知道這個方向我是可以繼續走下去的。」

textile_art_5
纖維藝術家林芳璐在她的工作室中。

大山中採擷的古老工藝

林芳璐在作品《SHE》中所採用的古老工藝是雲南白族的扎染。那還是在2014年,正在中央美院就讀藝術設計專業研究生的林芳璐,為了創作畢業作品來到雲南,尋找她之前從資料和網絡中查看到的扎染工藝。

這一天,在一個個村落之間尋訪采風的林芳璐走進了一間小小的扎染作坊,眼前的一切讓她呆住了。「那其實是一個挺小的作坊,我推門進去時恰好看到地上堆積著如小山一般的、縫扎在一起的扎花布,和我之前在網上或其它資料裏看到的完全不一樣。」林芳璐至今依然難掩她當時看到扎染布料時的震撼,明明是柔軟的布,卻彷彿被注入了某種力量,讓它們如山石般堅強地矗立在那裏。隨手拿起一塊縫扎起來的小布,又會看到上面像是由無數的小山丘組成,每一塊布料又都不盡相同,自成一道風景。

textile_art_8
林芳璐採用傳統靛藍染製作的纖維藝術品《她是靛藍繪畫2》。

林芳璐當即決定要留在村子裏親手學習這種有數千年歷史的扎染布工藝。看到她這位遠方來的年輕姑娘居然想留下來學習手藝,當地質樸的村民阿嬤們開心熱情地接納了她,手把手開始教授這位在她們看來,可能讀慣了書,手有些笨拙的晚輩。

若要查看全部內容請點此訂閱,謝謝!(若已訂閱,請登錄

這個故事出自《Magnifissance》124期

分享在 facebook
分享在 pinterest
分享在 email
分享在 twitter

Inspired by Ancient Wisdom

探尋經典之美

shenyunzuop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