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il-paintings-2

畫布上的修行之旅

將自己投身自然之中,傾聽著世間萬物與身體和心靈的聲音,吳冠德畫中的世界是他探索生命與宇宙存在之 「道」的投射,流淌著純淨安寧的能量

分享在 facebook
分享在 pinterest
分享在 email
分享在 twitter

「通常我會先在空白的畫布前冥想,然後就會感覺畫面上開始有一些流動的東西,那不是一張靜態的照片,而是像投射了一段大自然生息萬物時一個可能是幾千幾萬年的過程,我把它濃縮了起來。」

時光退回到四十年前的臺灣,一位上國小五年級的小男生這天正在家中玩耍,父親拿著一本藍色封面的書走了過來,那是一本《道德經》——可能是歷史上最玄奧難懂的著作之一,「讀一下吧!如果有一天你可以讀懂了,那你的人生會很不一樣。」

男孩懵懂地接過書,開始時不時地翻弄著上面那些「道可道,非常道」的艱澀語句,儘管不知所云,但也許是為了那「不一樣的人生」竟也堅持讀了下來。直到此後數十年,男孩成了一位畫家,才恍然發現,書中的話已經自然而然地融入了他的作品、他的生命,讓他就這樣不經意間踏入了一場身處畫布之上的修行之旅,不斷踐行著他從自然、藝術與生命中感悟到的「道」。

如今站在吳冠德的畫作前,可以感受到畫面中那蓬勃潤澤的生命氣息,草木茁壯蔥鬱、煙雲縹緲氤氳,如截取下滄海桑田中萬物生發的某一個片段,如流動的長河般,旋轉的時空隧道般呈現在觀眾面前,令人不自覺地心生嚮往與感歎。

oil-paintings-6
吳冠德油畫作品《如鏡3》,似真似幻的水面倒影中,是他用樹枝刮出的一棵棵生機盎然的樹木,似乎在展示著水所賦予萬物的生命力。

融入生命的道

「我當時從學校學的東西,都是從人的角度出發,但《道德經》是從宇宙、從自然的角度去看待所有的天地萬物。我越讀越覺得引人入勝,後來就變成一個習慣,每天睡覺前一定要讀一下,就是隨便翻到某一頁,然後去咀嚼品味那幾句話。」

成人之後,《道德經》中的許多思想很自然變成了吳冠德思想的一部份,尤其是其中像水一樣「不爭」、「圓轉」、「順其自然」的狀態,更成為吳冠德的藝術理念和人生態度,自然流露在他的作品中,甚至他選擇學習畫畫,成為專職畫家的過程也是如此自然而然地發生。

吳冠德最初接觸到繪畫,是通過他的畫家伯父吳耀忠。可惜吳先生英年早逝,未曾指導過他畫畫技巧,只是留下了一些媒材畫具。可繪畫就像一顆種子一樣在吳冠德心中扎下了根,「我覺得我在有記憶以來,就是想當一個畫家,一直到現在從來沒有改變過自己的想法。」

若要查看全部內容請點此訂閱,謝謝!(若已訂閱,請登錄

這個故事出自《Magnifissance》124期

分享在 facebook
分享在 pinterest
分享在 email
分享在 twitter

Inspired by Ancient Wisdom

探尋經典之美

shenyunzuop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