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de-stone-1

玲瓏天工

近百年的光陰講述著一個家族三代人的故事,一段人與玉之間細琢長流的故事

分享在 facebook
分享在 pinterest
分享在 email
分享在 twitter

在東方,玉是一種在久遠歷史中蘊藏著獨特意義的寶石。它是東方美學溫潤優雅、自然寧和的凝粹,曾是祭祀時溝通天地與神靈的信物,也是君子高潔謙遜品格的象徵。
在歷經數千年技藝的琢磨和文化的傳承中,玉無論作為飾物,還是器物,無論是展現玉石本身的光彩之美,還是在雕琢過程中的精工巧做,都已在漫長的發展中近乎達到極致,要想實現創新和超越可謂難上加難。然而來自臺灣的、在一個家族中傳承三代的珠寶品牌「玉世家」,卻為這種古老的寶石賦予了某些新鮮的光彩。

現任玉世家品牌CEO的鄭勝琦先生是家族第三代傳人。在上世紀八十年代,鄭先生的父親開始經營翡翠和玉石生意,這讓年少的鄭先生開始有機會接觸、觀賞到許多翡翠和玉石的首飾雕像,還有民國甚至更早期的古玉件等。他由衷地愛上了玉這種色彩紋理多變、質地溫和水潤的寶石,在他心中,玉正如孔子所說的,可比德於君子,是東方文化之美最精巧玲瓏的承載,也成為他日後決定邀請技藝高超的玉雕工匠來到「玉世家」,用精心挑選的玉料製作一系列巧奪天工玉雕的緣起。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在臺北故宮中有一件舉世聞名的翡翠雕刻作品——曾放置在紫禁城永和宮中的翠玉白菜。這件完全利用翡翠天然色澤雕琢而成的作品,栩栩如生、青翠可愛,碧綠的菜葉上還伏著一隻蚱蜢、一隻蟈蟈,象徵著子孫興隆、國泰民安,是臺北故宮超過七十萬件館藏品中最受歡迎的展品之一。

「翡翠玉石是一種很複雜的寶石,它質地不通透,顏色不均勻,這種利用它天然色彩紋理變化製作出來的玉雕,被稱作『巧雕』,需要在雕刻前觀察思考很久。我們經常是幾位玉雕師傅一起去看材料,大家來一點腦力激蕩,有時會花很長時間琢磨,所以是一個耐心的積累。」在過往的十幾年間,「玉世家」完成的翡翠雕刻作品有數十件,收錄在了《玉世家翡翠珍藏選輯:道法自然》的畫冊中,皆為絕妙佳作,以高超的雕琢技法展現出清雅悠遠的文化意境。

在中國,玉器的製作可追溯至八千年前,至兩千多年前的商周時期,已經有技藝精湛的工匠開始協力製作玉器。《詩經》中有「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詩句,說的是美好的君子文質彬彬,像雕琢玉石一樣打磨自己的學識品格,也注重與他人的交流和探討。

《禮記.學記》中有云:「玉不琢,不成器。」玉石,尤其是翡翠的硬度極高,也異常珍貴,在古代玉料「成器」的過程中,量材施藝,儘量減少玉石在加工過程中的損耗往往是最高指導原則。繁複細膩的雕琢過程中對工匠的設計創意、技巧毅力,甚至智慧靈性都是極大的考驗,常有一個家族耗費數代人之力打造一件玉器的故事。

「翡翠不透明,顏色也不是均勻的,是會有變化的。有時計劃好了,可雕刻過程中別的顏色會跑出來,就需要隨時調整構思。」

jade-stone-9

jade-stone-10
在《御》這件作品,石料中的綠、白、黑等多種色層成為了作玉者手中渾然天成的奇石、草葉與鵲鳥,鳥兒的眼睛部份尤其黑亮,展現出十足的靈性。

像《御》這件作品,石料中交融著綠、白、黑等多種色層,作玉者隨色賦形,將石料琢為奇石、草葉與鵲鳥,布置出一場無為自得的天然景致。奇石線條剛健,通透鏤空,上面的綠色化作草葉藤枝、點點青苔,盡顯盎然生機。黑灰部份恰好成為鵲鳥細緻的羽毛,眼珠尤為黑亮,顯現出鳥兒十足的靈性。「有時雕刻師傅因為出現了這一點黑,就需要把鳥的姿態稍微調整一下,讓它剛好出現在眼睛位置,這真的是蠻神奇的。」

若要查看全部內容請點此訂閱,謝謝!(若已訂閱,請登錄

這個故事出自《Magnifissance》126期

分享在 facebook
分享在 pinterest
分享在 email
分享在 twitter

Inspired by Ancient Wisdom

探尋經典之美

shenyunzuop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