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名畫中的大瘟疫帶來的啟示
歷史的長河起起落落、沉沉浮浮,战争、瘟疫、天灾总是在人类的历史上一次又一次的重复着,带给人类无尽的痛苦与黑暗。然而在这黑暗中,也总是会诞生伟大的艺术家,留下不朽的作品,如同夜空中闪烁的恒星,划过这些黑暗的时刻,穿越时空,让后人赞叹和体会其中的意义。
历史的今天,人类又再次经历着瘟疫所带给我们的战栗、痛苦、焦虑、甚至生命的逝去,生命在此刻是如此的脆弱,而又令人珍惜。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心态来应对呢?讓我們重温一下历史上关于描绘瘟疫场面的一些不朽的传世之作,希望能为我们带来启发。

年份:1628-1630年
艺术家:尼古拉斯·普桑(Nicolas Poussin,1594~1665)
藏館:法國-巴黎羅浮宮 (Musee du Louvre. Paris)
尼古拉斯·普桑「阿什杜德的瘟疫」,真實描述了公元二世紀中葉,古羅馬安東尼大帝執政時期,突然爆發的「安東尼瘟疫」。從畫面中可以看出當時羅馬城建築的恢弘壯麗,與倒斃在街頭的尸體和人們的惶恐形成鮮明的對比。
在古代西方世界,超級帝國——古羅馬滅亡的原因始終是一個謎。許多研究者發現,公元二世紀晚期至三世紀中期發生的一系列大瘟疫,很可能是最主要的原因。這場被列為“人類十大傳染病死亡事件”之一的瘟疫,曾造成羅馬城高達五百萬人口的死亡,更奪走了兩任帝王的生命,也使強盛的羅馬走向沒落和最終滅亡。
至於瘟疫究竟如何發生,有人說是被遠征軍士帶回羅馬的,但更多人相信是源於古羅馬帝王長達二百年對基督徒的殘酷迫害。公元一世紀登基的尼祿,曾在羅馬城故意縱火嫁禍基督徒,並將基督徒投進競技場,以觀看猛獸將他們活生生咬死取樂。隨後的繼任羅馬帝王,奧熱流(Marcus Aurelius)、德修斯(Decius)、戴克裡先(Diocletian)等,對基督徒的迫害一直從未停止。無數基督徒因堅持自己的信仰而被殺害、燒死,殉道者的尸首曾佈滿街頭。
但這一切並沒有阻止基督教信仰的廣泛傳播,很多忠實的基督徒甚至在沒被判處死刑時,也隨同被判極刑的殉道者跳進熊熊烈火。他們本該在炙烤中呼號,卻依然平靜地在讚頌神。隨著越來越多的人被基督徒們的精神所震撼,基督教沒有因迫害而消亡,一直流傳至今。古羅馬帝國卻在蠻族入侵、瘟疫和天災中走向滅亡。

年份:1869年
藝術家:居勒·埃裡·德洛內(Jules Elie Delaunay,1828-1891)
藏館:法國巴黎奧塞美術館
《被瘟疫侵襲的羅馬城》是十九世紀學院派畫家居勒·埃裡·德洛內對羅馬大瘟疫進行精神反思後的成果。德洛內在參拜羅馬的聖彼得鎖鏈堂時,從表現羅馬大瘟疫的十五世紀壁畫中受到啟發,花費十二年完成了這幅名畫,以此來啟示人們,上天對迫害正信者必將施予懲罰。
這幅畫的歷史背景是塞巴斯蒂安殉道的故事。塞巴斯蒂安是戴克裡先稱王時期的禁衛軍隊長,因信仰被戴克裡先下令亂箭射死。因塞巴斯蒂安的威望非常高,行刑者們都不願意射出致命一箭,最終讓他活了下來。死裡逃生的塞巴斯蒂安並沒有選擇逃亡,而是繼續去找國王戴克裡先陳情,被當場下令亂棍打死。
《被瘟疫侵襲的羅馬城》就是描述塞巴斯蒂安被害以後,接下來發生的事情:一位天使指揮一個疫鬼手持長矛去戳擊那些助紂為虐害死塞巴斯蒂安者的家門,戳幾下家裡就死幾人。畫面中,代表善良和光明的天使作為神的使者來到人間成為執法者,寓意瘟疫是上天的懲罰,非人力可阻擋。
據記載,羅馬在近百年中歷經四次瘟疫之後,市民們方才醒悟,敬捧聖徒塞巴斯蒂安的聖骨遊行,誠心向神懺悔,羅馬城的大瘟疫這才徹底消失。這一神跡驚醒很多周邊國家,紛紛請求敬奉聖徒塞巴斯蒂安聖骨。直到1575年的米蘭與1599年的里斯本兩次大瘟疫中,當地居民們依然請來聖徒聖骨誠心懺悔遊行,瘟疫再次奇跡般地停止。

年份:1497年
藝術家:若斯·列菲林西(Josse Lieferinxe)
藏館:聖彼得堡艾爾米塔什博物館
與《被瘟疫侵襲的羅馬城》表現的是同一個故事的不同場景。在這幅畫作中,聖塞巴斯蒂安身穿羅馬禁衛軍的制服正在說服戴克裡先停止迫害基督徒。畫面中的聖塞巴斯蒂安儘管知道自己可能隨時被處以極刑,但姿態坦然平靜。兩位國王看似手持權杖,並手指塞巴斯蒂安似乎在呵斥他,但愚蠢怯懦的眼神暴露了他們心底的恐懼。周圍的士兵們表情各異,有冷漠、有兇狠、有同情,這也預示著在接下來神降臨天譴時,他們會遭遇不同的命運。

年份:1497年~1499年
藝術家:若斯·列菲林西(Josse Lieferinxe)
藏館:美國巴爾的摩市沃爾特斯藝術博物館(Walters Art Museum)
若斯·列菲林西不止一次描繪下聖塞巴斯蒂安的故事,以此來警醒世人。這幅畫表現的是聖塞巴斯蒂安遇害之後,上帝降下瘟疫懲罰羅馬人。
畫面中,身中亂箭的聖塞巴斯蒂安,不計自己在人間承受的苦難,在升上天堂後,跪在上帝面前乞求寬恕羅馬人。上帝抬起了右手,像是在撫慰,又像是在拒絕他的乞求,似乎暗示天意不可違。人自己造下的迫害聖徒的罪孽,必須自己償還。
羅馬城上方,一位白衣天使和手持利刃的獸正在奉上帝旨意降瘟疫到羅馬城,陸續有人死去,遠處一輛載滿屍體的馬車正駛出城門。城中的神職人員們正在沿街替民眾們祈福,卻難以掩飾自己的惶恐。
畫面下方是兩位正在搬運屍體的人,其中一人倒下了,顯然也已經感染瘟疫,表現出瘟疫的高傳染性,周圍沒人敢上前幫助他。

年份:1562年
藝術家:老彼得·勃魯蓋爾(Pieter Bruegel the Elder ,1525~1569)
藏館:西班牙馬德里普拉多博物館
在人類曆史上,從來沒有哪場瘟疫的恐怖程度能與發生在十四世紀中葉的歐洲大瘟疫相比。引起瘟疫的病菌由黑鼠皮毛內的跳蚤帶來,源於中亞,俗稱「黑死病」。一旦發生便迅速擴散,從俄羅斯傳至西歐和北非,造成當時世界上7500萬人死亡。
《死亡的勝利》描繪了一隊來自地獄的骷髏大軍,正在人群中瘋狂肆虐的場景。畫面中一片末日景象,恍如地獄。左上角掛在枯樹上的死亡喪鐘已經敲響,人們不分高低貴賤、男女老幼都在被骷髏殺死。

是威尼斯畫派中第一幅表現歐洲大瘟疫題材的作品,畫工高超,場景中的人物描繪細膩,戲劇性的光影處理,更凸顯出人在瘟疫面前的惶恐不安。
畫面中央的聖羅克,在歐洲是一位以治療瘟疫而著稱的聖徒,相傳曾在一場大瘟疫中拯救了巴賽隆納的人民。於是從1589年開始,當地居民每年都會如期舉辦聖羅克節慶祝活動。畫面中的床腳邊,聖羅克那隻著名的小狗正在酣睡。傳說聖羅克剛到巴賽隆納,自己也不幸染上了瘟疫,當他縮在城牆下的角落裡,靜待死亡時,一家麵包店的狗狗沒有放棄他。狗每天給聖羅克送去小麵包,最終聖羅克奇跡般地康復了。從此,聖羅克無論走到哪裡,都把這只狗狗帶在身邊。
與許多天災人禍相比,瘟疫很是特別,它來無蹤、去無影,奪人性命於無形。即時在擁有高科技的今天,人類在瘟疫前還是顯得渺小與無助。以上的這些作品,都在講述著瘟疫前人類獲救的唯一方法,便是對神的正信。人們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誠心向神懺悔,瘟疫就奇跡般的消失。
今天,當我們重溫歷史,會感到歷史總是不可思議的在重複著。二戰後,人類經歷了前所未有的飛速發展,在享受著科技高速發展和財富快速積累的同時,人們似乎也越來越享受物質帶來的快感,越來越依賴於電子帶來的便利,越來越被禁錮在鋼筋水泥的建築裡,越來越脫離傳統的價值觀與道德。隨之而來的是我們離自然越來越遠,離我們的內心越來越遠,離純真越來越遠,也離對神的正信越來越遠。
在这场二戰後最大的瘟疫面前,人生是如此的茫然又不可預知,僅僅是生活安穩已是很困難。在這個談金錢、談時間、談一切實際利益的社會裡,我們該如何來確認自己生命的意義?有句話說“这世上没有偶然,有的只是必然。” 如今我們又該如何解讀這場瘟疫背後的「必然」呢?希望這些不朽的傳世畫作能幫助我們找到答案,找回我們曾經失落的純真與美德,找回對神的正信。
Inspired by Ancient Wisdom
相關文章

完美的世界

風雨中的綻放

歐洲童話女孩演繹東方傳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