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西交會 光耀歷史
不知出於甚麼機緣,中國大清的康熙皇帝和法國國王路易十四這一對君王的交會能有如此完美的鏡像,它賦予了歐洲和中國探尋彼此、提升彼此的歷史契機,也映照出東西文明中那交相輝映的一面。
有兩位英明的君王,一位生活在古老悠遠的東方帝國,一位生活在大步邁入現代文明的歐洲。他們對彼此的仰慕,他們之間交換的禮物、書冊和花卉種籽,以及在他們之間搭起一座橋梁的傳教士,這一切共同演繹出一段神話般的歷史。
此時,在歐洲法國,那是伏爾泰稱之為路易十四的時代。路易十四擁有歐洲親王的貴族血統,在法國確立起至高無上的地位。他披上鎧甲開疆闢土,使法國以嶄新的面貌躍上了歷史舞台。他一手打造了文化法國,把高雅的風格、成熟的法語傳遍歐洲,並把早期的古典科學傳入俄國和中國。路易十四的時代匯聚著推動人類思想的天才,萊布尼茲、伏爾泰、莫里哀等文學家、哲學家在此時期活躍在法國社會的各個階層。他建立的法蘭西藝術學院、文學院、科學院為各國所效仿,推動了後來歐洲洶湧澎湃的新思潮,把歐洲帶入新的文明里程。

在地球另一端,龐大的中央帝國是當時歐洲人口和疆域的近兩倍,統御這一東方帝國的是康熙大帝。他兼有女真努爾哈赤、蒙古成吉思汗和中原大地漢族的高貴血統。文武雙全,騎在快馬上左右開弓、例無虛發。在南書房中,他苦學不倦,熟讀儒道經典,並留下涉獵廣博的著述如《幾暇格物編》和大量詩詞。康熙年間所編的《康熙字典》、《全唐詩》、《古今圖書集成》等大部叢書成為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另外,他還懂樂理,會彈奏漢、滿多種樂器。更難得的是,作為一位帝王,康熙在御田中親自躬耕,培育了一年兩獲的御稻米,改善了長江兩岸的稻米收成。傳教士巴多明寫道:「這位君主是許多世紀中才能見到一位的非凡人物之一。」
就是這樣兩位與日月同輝的偉大君王,在歷史的安排下奇妙地交會了。1684年,著名的歐洲傳教士南懷仁(Ferdinand Verbiest)囑托比利時的傳教士柏應理(Philippe Couplet)赴法國,敦請路易十四派遣傳教士作為使節出訪中國。和柏應理同行去說服路易十四的是一名早期來到歐洲的中國青年沈福宗。來到法國,沈福宗贈送給路易十四《論語》、《大學》、《中庸》的拉丁文譯本,在凡爾賽宮表演了書法、展示中國絲畫,並講述了漢字的特色。這位中國人優雅的衣冠、端莊的言談舉止令法國人驚歎不已,他帶來的中國文化猶如打開了一扇窗,讓法國人遙遙地看見了古老帝國的豐饒風采。
Inspired by Ancient Wisdom
相關文章

霓裳華服妝天下

雲南梯田化身路易威登座椅

失落的神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