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世奇珍
他曾是一塊流落塵囂的和氏璧,被層層粗礪的岩石包裹,無人識得其中的寶玉。最終拯救和發掘他的不是那傳說中堅貞的玉匠卞和,而是他自己的本心
- 作者 瑞晨
- Photos Courtesy of Wallace Chan
「我覺得這樣物質上的損失或是艱難也沒甚麼,最苦的,還是沒法搞創作的時候吧!」
——陳世英
做為至今唯一一位獲邀參加巴黎古董雙年展的華人藝術家,陳世英在珠寶界是舉世公認的大師。他的作品充滿了一股超脫凡塵的奇幻之美,每一件都是經他嘔心瀝血,親手設計打造的孤品,可又令人絲毫感覺不到其中的雕琢痕跡。彷彿那珍貴的寶石、金屬,甚至木材就是自然地生長在了一起,自然煥發出了動人心魄的美感。
然而,也許大家想不到的是,這位如今的珠寶大師,竟曾是一位家人眼中毫無前途的少年。當我們面對陳世英,聽他用平和淡然的語調講述過往那些曲折與艱辛,方知原來每一件絕世珍寶的誕生,都曾歷經過剜心透骨的痛楚磨礪。
磨難重重
生長在香港的陳世英,童年時絕不屬於早慧的那一類,他9歲才開始讀書,13歲便又輟學了。還是個孩子的他,早早踏入社會做起了工,當過小販和送貨員,日子隨便一晃就過去了三年。16歲時,家人覺得陳世英如果不學門手藝,以後可能沒辦法養活自己,就讓叔叔為他介紹了一份去寶石工廠做學徒的差事。
「我覺得我是一個挺勇敢的人,大概只當了九個月學徒。也不知道自己的前途在哪裏,以後該怎麼辦,只覺得那麼做下去,不過是一份工廠工人的工作,就離開了。當時父母很不開心,叔叔也不滿意。雖然這樣,我還是想去尋找我自己的另一個世界。」
那時候,全家人都對陳世英失望透頂,覺得他讀書也不行,做工也不行,整天就是無所事事,他自己也是對前路一片迷茫。不過,在寶石加工廠做學徒的經歷,還是讓他感到自己與寶石之間有了些不一樣的連繫,總想有機會能再次拿起工具,在那些美麗的石頭上雕刻出自己心中想要的東西。跟父母軟磨硬泡了兩個月,陳世英終於拿到了一千港幣的「啟動資金」。四十多年過去了,他依然清晰記得,他用那筆錢買了兩塊孔雀石,還有一個小機器,開始了第一次真正屬於他自己的寶石雕刻。
悶頭勤學苦練了一年半,陳世英居然靠售賣自己的作品賺到了幾千塊。這樣看下去,他似乎今後可以靠這門手藝養活自己了。然而就在這時,一場災禍又降臨到了他的頭上。「有一天,有個人來到我這裏買了一點東西。不久之後,他又來了,說想買我所有的作品。我沒多想,也沒收錢,就讓他先把東西拿走了,結果他再也沒回來過。」剛剛看到一點希望曙光的陳世英,再次跌落到了黑暗的穀底,變得一無所有。
「我這個人不太會總記得那些不好的事情,很多過去就忘記了。再說,我覺得這樣物質上的損失或是艱難也沒甚麼,最苦的,還是沒法搞創作的時候吧!」陳世英說他曾經走投無路時出過家,在佛堂裏待了兩年。還有一次,他用積攢了一年半的錢買了一塊寶石材料,在整整雕刻了四個月之後,一天晚上用機器打磨時,寶石從六樓的窗口飛了出去,掉到樓下摔壞了。至於在雕琢珠寶的過程中受些皮肉傷,那更是家常便飯,他的手指被機器打斷過,最嚴重一次是刀子飛過來插在了手背上,連著五根手指的筋都被割斷了,整隻手險些廢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