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布上定格的霎那芳華
在畫家Pieter筆下的花鳥世界中,一朵朵處於生命中最美時刻的花兒薈萃輝映,展現著超越時空和現實的美
- 作者 瑞晨
- 繪畫 Pieter Wagemans
「花轉瞬即逝的象徵意義總是會出現在我的作品中。」
——Pieter Wagemans
對比利時寫實油畫家Pieter Wagemans來說,他那些栩栩如生的花卉畫作,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並非是完全「寫實」的,而是一種對真實的升華。鑒於鮮花難以長久保持,寫實油畫的繪製費力耗時,想要描繪一幅出色的花卉靜物畫作,對任何一位畫家來說,都是巨大的挑戰。
「鮮花的狀態時刻都在改變,平均說來,我通常一天只能畫一朵花。」在Pieter的畫作中,那些在金屬、玻璃、瓷器、藤編花器中精心安放的柔美的報春花、熱情的玫瑰花、火紅的鬱金香,每一朵都似乎處於它們生命中最迷人且富有韻味的狀態,不禁令人猜想,是怎樣一雙眼睛能觀察和捕捉到鮮花如此微妙的瞬間,又是怎樣一雙手能將這般美妙的景象如此真實地描繪下來,讓人恍惚間又產生了一種不真實的美感。
與花有約
上世紀六十年代,十五歲的Pieter開始在安特衛普皇家美術學院學習藝術。有一次,他前去觀賞一場致敬十七、十八世紀荷蘭藝術大師的畫展。在這場展出上,Pieter第一次近距離看到了荷蘭歷史上最富詩意的靜物畫大師達維茨德.海姆和被譽為花卉畫之翹楚的揚.梵.海以森的大幅鮮花靜物畫作。
「我被那些畫作巴洛克式的構圖,令人歎為觀止的逼真,以及大自然造物之神奇美妙深深震撼。」Pieter時隔多年依然感慨地說道:「我想學習和效仿這些技藝。」
在東、西方的文化和藝術世界中,鮮花一直是美、愛、高尚和尊貴的象徵,但同時人們也會哀嘆它的生命之短暫,宛如煙火般絢麗綻放,又轉瞬即逝。要想將鮮花這份渾然天成的美和長久以來被賦予的種種美好的品格、深刻的哲思,完美地呈現在畫作中,這絕非易事。「調配出與鮮花自然狀態下一模一樣的色彩,描繪出眾多精微的細節,還有它們那光彩奪目的美,這可是一個真正的挑戰。」
珠玉在前
從第一次在畫展上被十七、十八世紀藝術家們的花卉靜物畫所震撼,Pieter的繪畫風格便註定要受到巴洛克藝術的影響,這種不同於文藝復興時期對稱莊重、嚴謹典雅,而更趨於浪漫主義的藝術風格,以氣勢宏大、繁複華麗為特色。巴洛克繪畫的構圖多呈弧線和對角線排布,以獲得更具動感和張力的戲劇性。這些特點對於描繪花卉靜物畫,無疑是再合適不過。